测谎仪发威:杀人案锁定7名嫌疑人两个问题“揪出”真凶!
导语
长安君(微信ID changan-j):你可能并不知道,高科技刑侦手段不再只是影视剧中的桥段,早已被公安机关广泛应用到刑事司法实践中,测谎技术就是其中之一。在公安机关,测谎已经成为发现证据线索、辨别嫌疑人供述真伪的重要手段。这个“秘密武器”到底是如何被应用的,效果究竟如何,让我们走近黑龙江公安的“测谎人”,听听他讲述的故事——
一个黑色手提箱,里面装着呼吸传感器、血压传感器、皮电传感器、指脉传感器四大部件,这便是哈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四大队测谎员李雪飞的“秘密武器”——测谎仪。借助这个“读心利器”,李雪飞大约为600起大案要案圈定了犯罪嫌疑人,辨别他们供词的真伪,更帮助警方寻找有力物证。由于出色地破获多起大案要案,去年他还被省公安厅聘为全省刑侦专家,20位专家中仅有两位专业测谎员。
近日,记者走近这位“读心神探”,听他讲述16年来的测谎故事。
杀人案锁定7名嫌疑人俩问题“揪出”真凶
从2001年末至今,李雪飞从事测谎工作已经16年了,粗略统计,他已经测试约600起案件、共计2000余人,其中多以大案要案为主。
去年夏天的一个深夜,在我省一个小县城的苞米地里,一位老人意外身亡。大家都以为老人是突发疾病去世的,所以就组织村里人往外抬遗体,当把老人的遗体抬到有灯光的地方时,才发现其身上有血迹。在这期间,现场被严重破坏,留下了很多人的足迹。警方经过大量的走访和调查,将作案动机认定为仇杀,并将犯罪嫌疑人圈定在7位嫌疑人身上。他们当中谁是真凶?当地警方找到李雪飞,对这7个人逐一测谎。
第一个被测试的人,是被害老人的同乡,已经60多岁了,测试时神态比较平静。“你家种地是机械还是人工?”“半机械。”“这件事是你做的吗?”“当然不是。”虽然被测试者这样回答,但李雪飞心里已有了答案:这件事一定是他做的。“回答这个问题时,他的图谱反应显示心里波动最大。”李雪飞说,测谎是心理变化反映到生理变化的过程,通过仪器把它记录下来,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。果然,后来那个被测者供述了杀人的犯罪事实。
失手还是故意杀人三轮测谎佐证案发过程
对于测谎技术,有些人质疑,如果心理素质好,图谱上没有明显反应,或者心理素质太差,图谱反应变化过大,那认定的嫌疑人是不是会不准确呀?李雪飞解释说,所以测谎员的经验更重要!
李雪飞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件:在某县城发现一男子受伤死亡,当地警方通过排查找到了7名嫌疑人,可是无法确定重点嫌疑人,于是他带着测谎仪来到当地协助办案。测试中,李雪飞发现其中一位姓李的嫌疑人,对案件情况特别了解。“你是否打过被害人?”李某否认,但图谱显示有明显异常反映,可确定此案是他所为。在接下来的两轮测试中,李雪飞通过测谎很快发现,李某的作案动机不是故意杀人,而是失手将被害人打死。“测谎不但可以锁定嫌疑人,而且可以为案发过程还原提供很多佐证。”李雪飞说。果然,后来的审讯结果显示:李某因为捡废品和被害人发生口角,进而发生身体冲突,一怒之下,一棍子打在被害人的头上,致其死亡。
李雪飞说,测谎的可信度与测谎员的素质、经验有直接关系,每次测试前,他都要和被测人员谈很长时间,充分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、性格特点、受教育水平、个人喜好等,也给被测试人一个放松的环境,然后再设置8到10个相关问题。其间,还要关注被测试人的呼吸、停顿、坐姿等问题。
寻找物证定罪量刑测谎技术也能“显威力”
测谎不仅是锁定嫌疑人,有时嫌疑人抓到了,但警方一直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,这时公安机关也会请出李雪飞和他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今年年初,一名犯罪嫌疑人交代了抛弃作案工具的地点,但是由于时过境迁,很多地点和环境都发生了改变,按法律规定,找不到物证将无法定罪量刑。犯罪嫌疑人交代的是否属实?是不是在故意干扰警方视线?带着这些疑问,李雪飞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测试。在经过一系列准备后开始测谎,通过提问,测谎员对具体抛弃物证的位置进行了肯定的判断。按照这个地点,警方很快找到了物证,从而使案件很快进入诉讼程序。
李雪飞表示,对于“你是否杀了人?”这样直接的问题,心理素质再好的犯罪嫌疑人,只要他做过,一般很难抵得过三轮的测试,因为那时的心理压力实在是太大了。曾有一个不满20周岁的嫌疑人,在测谎进行到一半时就崩溃到哇哇大哭,承认了犯罪事实。
记者体验:
说那句假话时图谱很“激动”
采访中了记者解到,目前哈尔滨市公安局正在筹建更现代化、更完善的心理测试中心,让测谎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。那么,测谎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呢?故作镇定能否扰乱测谎仪的判断?带着这些疑问,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次。
按流程,李雪飞让记者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个颜色,记者写了“白”字,并把纸张放在一边,不让李雪飞看到。随后,李雪飞给记者带上这套“装备”,在临测试前记者努力让自己心态放松,呼吸调匀,但手指上的仪器“砰砰”直跳,李雪飞笑着说:“这就是你的心跳,每个人都会紧张,尽量放松,不要动。”
测试开始,记者努力让呼吸平稳。按照李雪飞的要求,记者要对他所有提问回答“不是”。
“现在是白天吗?”
“不是”
“你写下的是白色吗?”
“不是。”
“你写下的是红色吗?”
“不是。”
“你写下的是蓝色吗?”
“不是。”
……
李雪飞一共向记者提了7个问题。除了第1个问题“现在是白天吗?”以及后面涉及的第7个问题是无关问题外,从第2个问题“你写下的是白色吗?”到后面第6个问题,都是涉及颜色的。经过这些问题测试后,李雪飞轻松得出了答案:“你写的颜色是白色,来看看你的图谱吧!”李雪飞指着电脑说。记者发现1、2两个问题的指数特别高,呈波峰状,之后开始逐渐下降。“你在回答1、2两个问题时反应是较强的,其中第1个问题是无关的,只是为了排除心理紧张造成的波动,只有在第2个问题上出现的波动最大,形成一个波峰,之后就没有反应了,说明你的注意力就集中到第2个问题上,之后就开始放松,对其他的问题基本就不在意了。”李雪飞解释说。果然,这些波动在图谱上一目了然。
声明:本文转自公众号“平安龙江建设”,在此致谢!
还不知道这些事?快戳蓝字
【重磅】东风吹战鼓擂,世界互联网究竟谁怕谁?(“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春天”之发展篇)
【重磅】那个20年前说“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”的美国政治家该多么心塞啊!(“移动互联网的春天”之运用篇)
【重磅】“双刃剑”之惑:这是最坏的世界,这是最好的世界!(“移动互联网的春天”治理篇上篇)
【重磅】网络治理,远不是404那么简单!(“移动互联网的春天”治理篇下篇)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长安剑
▼▼▼
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中国长安网APP
▼▼▼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长安网微博
▼▼▼